长江“化工带”应拒绝“一刀切”式治理
长江化工带的整治工作往往投入大,周期长。多位业内人士认为,化工区要实现生态转型,切忌简单以离长江的距离作为依据“一刀切”式治理,必须从实际出发,进一步摸清家底,从本质环保和本质安全出发,优化园区和产业规划,发挥法律和市场的作用。
摸清家底 切忌“一刀切”
地处长江下游的江苏省,沿江分布有南京、苏州、无锡、常州等八市。八市企业集聚,其中化工企业有4271家,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的有195家,化工园区37个。为腾出沿江高质量发展空间,江苏对全省54家化工园区进行全面梳理,建立化工园区退出机制,坚决取消不达标化工园区。
湖北全省现有化工企业1021家,其中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105家,沿江1公里至15公里范围化工企业455家;化工园区58个,园区外的化工企业456家,园区内的化工企业565家。
为使“关改搬转”成为沿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、绿色发展的机遇,湖北省计划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这一工作,并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和“一企一策”任务清单,对搬迁企业提供土地、资金等政策倾斜。
多位环保基层干部认为,环保整治是企业转型升级必要条件,在治理中应从本质环保角度出发,强化源头防治、过程清洁、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管控,以防污治污带动企业及园区环保设备升级、工艺技术提升和管理水平提高,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,筑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。
在长江沿线1公里化工带整治过程中,众多化工企业认为这一概念对于“长江大保护”十分必要,尤其是散布在长江边上的大型危化品储罐,存在环保和安全隐患。但在开展沿江化工企业整治和规划时,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对不同行业、产业和化工产品进行分类考察,并兼顾好入江河流的整治工作。在化工带整治过程中,摸清家底才可对症下药。
“过去之所以将企业规划在长江边,也是考虑到化工行业取水量较大,沿江化工企业整治的核心是减排和升级,不能简单以离长江的距离作为依据,‘一刀切’的进行治理。”中韩(武汉)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家海说。
发展循环化工 优化园区和产业规划
- 上一篇:清洁供暖须“因地制宜”
- 下一篇:没有了
今日焦点
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赢得赞誉
当地时间12月4日下午,联合国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展厅区的中国角人头攒动,由中国绿... [详细]